Copyright ? 中國民間人才網 京ICP備2023017440號
饒世義(四川珙縣)
晏子曰:“百里而異習,千里而殊俗”,說的是不同的地方風俗不一樣。我就遇到了一件這類文學糾紛事,在珙縣文化人圈子頭鬧得沸沸揚揚。2006年12月29日,珙縣巡場鎮友誼路130號(發科醫院大門右側第一間門面),一秦姓人家在家門口操辦喪事,為去世老人超渡亡靈,我還沒看到過這樣的場面,經咨詢這樣的活動叫“坐焰口”。征得孝家允許,我用“佳能EF-350D”數碼相機、標準鏡頭,將活動場面拍了一組圖片并整理成文,在珙縣政協文學藝術院主辦的《僰都藝苑》(2009.3.總第7期)上公開發表,原文如下
坐焰口主要有三部分:主靈壇、金橋、下靈壇。
主靈壇 設在孝家大門左側,用大方桌拼排搭建。每三張排成一個品字形為一層,設主靈壇最少要七張大方桌,有的可達13張。最上面單獨安一張,叫案桌,供掌教在上面頌經進行超度活動用。
坐焰口的主靈壇場面
主靈壇坐有三人進行超度活動,即掌教、陪焰、點燈師。
掌教是主角,身穿珈挲端坐正中。有時手敲木魚閉目頌經,有時高聲發令,有時間拖捉唱腔讀祭文交替進行。
陪焰就是掌教的助手,幫腔按尾子的。掌教唱頌完一段要過渡時,陪焰就跟著唱頌起來。掌教的鼓一響,陪焰的鑼就跟著打起來。
點燈師就是在靈壇上負責點香、點蠟、點油燈。
金橋 設在靈壇和下靈壇之間用白布連接而成,白布上掛有36付網錢,地上設有36個孤魂牌,每個孤魂牌點有一盞油燈,在“金橋”下面由點燈師負責按時往燈盞中添油,確保每一盞燈都保持亮著。
坐焰口的金橋場面
下靈壇 設在孝家大門右側,用一張大方桌做案桌,供門生在下面頌經進行超度活動用,案桌前圍著幾個掌教的門生,他們與靈壇上的掌教交替開展頌經、發令、唱祭文活動。
坐焰口的下靈壇場面
刊物出版后,有位資深媒體人打電話指責我,說我在亂寫!這種活動不叫“坐焰口”,應該叫“放焰口”,他有文獻資料可以作證!
——砸鍋了!砸鍋了!文學藝術院的刊物咋能登載亂寫的東西?
圖(1)→《僰都藝苑》(2009.3.總第7期)封面;圖(2)→《僰都藝苑》(2009.3.總第7期)目錄;圖(3)→坐焰口文稿。
為此,《僰都藝苑》編輯部引起了高度重視,隨之而來的是找我交流。
編委成員曾友劍,拿了一套河南省出版的佛教文獻給我看,那上面確實記載是“放焰口”,問我咋改這個尾絞?
文獻顯示:焰口指的是地獄里的餓鬼,其體形枯瘦,咽細如針,口吐火焰,以生前慳吝之故,遂有此一果報。放焰口是對餓鬼施水施食、救其饑渴之苦的一種佛教儀式。“放焰口”起源于印度佛教,唐代傳入中國。
那我采訪的活動為啥又叫“坐焰口”呢?我肯定說不清楚,我也找不到相關文字依據,只有找當事人才能洗清我的怨屈。
從主辦坐焰口的孝家了解到,承擔祭祀的掌教是家住巡場鎮杉木樹社區的李昌樹。所以我請孝家成員之一帶路,直接到李昌樹家去再核實求證。
到了李昌樹家,他看到我背有相機滿臉的不高興,流露出抵觸情緒。經反復耐心解釋,才消除了他的顧慮。
通過交流才發現,李昌樹是個半斗子師,坐焰口活動做得規矩,但說不清楚。為亡人超度也是做得到說不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知道做這法事叫“坐焰口”,根本不知道還有“放焰口”,問多了他就直白地說:反正我是跟師學藝,老師教我這就叫“坐焰口”,這次再訪沒有效果。
這不行啊,要給編輯部一個確切的回話才能交差。我又只得去找珙縣知名道士張正湘求證。
張正湘肯定地說:我們這一帶把這類法事活動就叫“坐焰口”!
我(右)采訪張正湘(左)時的合影 黃富美在珙州文學藝術院成立大會上
后來,還是珙州文學藝術院首屆院長黃富美解釋說:十里不同風,隔山不同俗,在那個山頭就唱那首歌嘛,風波總算平息了!
歡迎訪問北京智慧子月科技有限公司
熱點內容
Hot content
視頻推薦
VIDE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