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中國民間人才網 京ICP備2023017440號
風吹雨淋雷打閃,紅軍攻克劍門關。各路軍閥如山崩,我送紅軍出四川。2024年12月12日,南充紅色文化研究會同東吳人壽南充公司一行36人,跟隨著這首歌謠,一起走進“紅軍攻克劍門關”的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奏響時代凱歌。劍門關,是數百里大劍門山中段的一個缺口,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素有“打下劍門關,猶如得四川”的傳說。三國時期諸葛亮正是看見如此險峻的地勢,才在此建關設尉,以保蜀國安定。在冷兵器時代,劍門關大戰無數,小戰不斷。在古代戰爭中創造了從未被正面攻破的記錄。
在革命戰爭年代,發生在劍門關的戰斗就有兩次,都稱為劍門關戰斗。一次發生在1935年的長征途中。一次發生在1949年的解放戰爭中。兩次戰斗都創造了軍事史上的奇跡。紅軍戰士用生命和鮮血,打破了劍門關不可攻破的神話。
第一次劍門關戰斗是1935年,為了配合中央紅軍北上,紅四方面軍在總指揮徐向前、副總指揮王樹聲的帶領下,順利突破嘉陵江防線。于3月29日從南充渡江進入劍閣縣境內,并趁勢奪取了劍閣縣城,兵鋒直指劍門關。當時,敵人在劍門關一帶,部署了整整4個團的兵力,妄圖憑借險要地勢將紅軍堵截在雄關之下。4月2日拂曉,劍門關戰斗正式打響,在突擊隊戰士出其不意的側面偷襲下,紅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奪取了劍門關關樓。隨后,在炮兵協助下,又經過一系列激戰拿下了劍門關周邊各據點,及最重要的陣地——營盤嘴。最終,紅軍全殲守敵一舉攻克劍門關。
紅四方面軍在劍閣的一個月時間里,建立了三個縣級蘇維埃政權,鮮紅的旗幟插上了劍門關。
第二次劍門關戰斗發生在1949年12月,自12月14日解放廣元后,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8兵團60軍180師,以其部540團為先遣支隊向劍門關疾進,并于17日抵達關前。面對敵人構筑的野戰工事,解放軍選擇從劍門關側后迂回突襲,沖鋒的戰士冒著敵人燒橋的大火,爬過了僅余的一根獨木,一舉突破陣地打開通路,并最終在大部隊的掩護、攻占關樓。隨后,解放軍勢如破竹,于18日順利解放了劍閣縣。
毛澤東主席聞知攻克劍門關天險的捷報后,用毛體寫下了唐代詩人岑參的名句——“朝登劍閣云隨馬,夜渡巴江雨洗兵”。硝煙散盡,歷史遠去。穿越了80多年浩渺時空。紅軍攻克劍門關戰斗,定格著關于那段歷史的記憶。徐向前元帥題字的紅軍攻克劍門關紀念碑碑座四周嵌有1160名為創建劍閣蘇區,犧牲疆場的紅軍英烈名字,底座8組漢白玉浮雕,展現了劍門關大捷、強渡嘉陵江劍閣會議等戰斗場景。
紅軍攻克劍門關紀念館面積200多平方米的紀念館內采用聲、光、電等現代科技手段,多角度展示了紅四方面軍,當年血戰劍門的戰斗史實。
紅軍攻克劍門關之戰是紅四方面軍川陜根據地五大經典戰役之一,譜寫了紅軍戰爭史上“進攻戰”的輝煌篇章。紅色文化研究會宣傳部副部長李慶領給大家講解了劍門關的這段紅色歷史文化,綜合部副部長彭麗安排了這場參觀學習日程事務并爭取東吳人壽公司南充公司給與支持贊助。大家還一起登上劍門關一線天,攀爬索道,穿越云廊。會長何平,副秘書長杜中勤,行政部副部長安小平等人,劍門關學一起來習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共同走進這段不朽的紅色記憶。大家深刻感悟到紅軍戰士為國為民勇于獻身的奮斗精神,激勵中國人民在建設中國式現代化新時代的奮進力量。
(四川法制報持約記者 何平)
歡迎訪問北京智慧子月科技有限公司
熱點內容
Hot content
視頻推薦
VIDE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