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中國民間人才網 京ICP備2023017440號
啄木鳥(四川遂寧)
離開部隊幾十年了,回想起在部隊度過美好的時光,讓我最難忘的就是部隊過“八一”建軍節的事,如今追憶起,一幕幕的場景畫面仍浮現眼前,記憶猶新。
在建軍96 周年前的今天,“八一”是南昌的槍聲歷史見證,看到人民軍隊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持續發展,強軍路上、軍威屹立世界東方。然而每逢八月一日,當目視軍人的士氣、聽到僚亮的軍歌,回蕩在耳邊,為自己曾經是一名軍人感到自豪。
我記得18歲入伍那一年,在新兵連訓練結束,被分配到部隊后勤機關、當一名后勤兵,初入軍營時,穿著一身嶄新的綠色軍裝,又第一次遠離家鄉親人,在部隊過第一個“八一”建軍節的記憶情景浮現在眼前。那天,機關干部戰士在禮堂開慶?!鞍艘弧苯ㄜ姽澕o念大會,中午圍座在大圓桌邊,座無虛席,我默默在心里數了數聚餐桌數,面對紅紙黑字的標語爬滿了墻。團長、政委、參長和機關干部到場,分別座在戰士中間,當時團長、政委、參謀長講話時語言溫和、聲音洪亮,總喜歡揮舞手臂,仿佛在指揮戰場的戰士沖剎。同志們,他們端起酒杯高聲說到,今天,這可不是尋常的節日!當時我們這些剛入伍分配到機關的新戰士便激動起來,座姿很端莊,把胸膛挺得老高。聚餐時,炊事班從廚房端出平日少見的紅燒肉、泡湯、辣子雞塊、回鍋肉、紅燒魚等十幾個菜上桌(過“八一“加菜,一貫是部隊的傳統)。一筷子下去,便讓我們戳出一個幸福的坑來,身邊座著的干部與我們這些剛入伍的新戰士邊幫夾菜邊拉家常、問寒問暖,和諧的歡聲笑語溶成一體,讓我們感受到部隊的無微不至關愛。
隨著自己軍齡和年歲的漸長,在部隊里過了十幾個“八一”建軍節。每當“八一”來臨,部隊都要組織藍球、歌詠賽、書畫作品、文藝表演等,使節日氛圍更實顯戰士的個性,受到喜歡,起初時的我們那個亢奮勁頭漸漸沉淀為一種沉靜的驕傲。禮堂里的軍歌依然嘹亮,但聽在耳中,卻多了幾分滄桑。臺上的老首長念稿子時,眼鏡滑到了鼻尖,他卻不扶,只顧講南昌起義的細節,講著講著,聲音便哽咽了。臺下坐著的戰土,軍裝筆挺,卻不知何時,已有白發混在黑發里,偷偷地露出頭了,回首往事,至今歷歷在目。
后來從部隊轉業到地方工作,每到“八一”,仍要翻出那套舊軍裝,掛在陽臺上曬一曬。在工作的單位里,自己都要去參加組織退伍軍人過“八一”建軍節的茶話會,講述在部隊的經歷,回到地方如何發揚部隊的優良傳統作風,同唱一首歌《咱當兵的人》,充分展示一名軍人退伍不褪色,激發自己對愛國愛黨愛軍的熱情。
退休后過“八一”,就越來越簡單化,氛圍沒從前那么熱鬧了,只是由原部隊老戰友相聚在一處,喝幾蠱小酒,吃些輕淡的菜肴、花生米,話當年。酒過三巡,一起激情唱起《戰友之歌》,起初只是如蚊蠅般的嗡嗡聲,繼而愈來愈聲音響亮,最后竟成了震耳欲聾的吼叫,雖然唱的音調走譜、吐字不清、厚著臉皮、無視旁人觀賞,晿出來的聲音響徹餐廳內,我們的臉上爬滿皺紋,大家開心笑了,笑得那樣的甜、那樣自信、那樣的幸福,聲音卻比年輕時顯得更響,同當年入伍時唱的歌聲一樣沒多大變化,一時又找回了在部隊那份自信。
當夜深人靜時,回到家里,看到窗外,城市的霓虹燈替代了信號彈,遠處的汽車鳴笛替代了部隊的熄燈號。只有我們這些老兵還記得給身邊的人講述,九十六年前的那一夜,南昌起義,對著舊世界,打響第一槍,才為“八一”軍旗譜寫出新篇章。
歡迎訪問北京智慧子月科技有限公司
熱點內容
Hot content
視頻推薦
VIDE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