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中國民間人才網 京ICP備2023017440號
賀仲華(四川Bxssyh099)
古人云:揚善于公堂,規過于私室。
對小孩的教育是一門科學的藝術。然而一些年輕的家長,看見孩子犯了點錯誤,就心焦抱怨,不分場合,不分地點,大庭廣眾之下,或大聲呵斥,甚至出手打人。
殊不知,這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
第一嚴重的損傷了孩子的自尊心。第二容易激發孩子的逆反心理,以爛為爛,于孩子成長極為不利。
春秋時期,孔子曾言"不遷怒,不貳過",這簡單的六個字道出了教育的真諦。兩千多年后的今天,我們依然在探索如何科學地教育孩子這一永恒命題。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孩子的自尊心如同清晨的露珠,既珍貴又脆弱。當父母在公共場合大聲呵斥孩子時,這種傷害遠比我們想象的要深遠——它不僅會立即在孩子心中留下傷痕,更可能影響其一生的人格發展。
自尊的堡壘一旦坍塌,重建之路將漫長而艱難。美國心理學家卡爾·羅杰斯曾指出,無條件的積極關注是人格健康發展的基石。北宋大儒程顥教育子弟時"未嘗嚴詞厲色,但正容溫語,使人感悟",這種教育方式至今仍值得我們借鑒。明代思想家王陽明在《訓蒙大意》中強調"大抵童子之情,樂嬉游而憚拘檢",提醒我們要尊重兒童的天性。現代腦科學研究證實,當孩子處于恐懼或羞愧狀態時,大腦中負責理性思考的前額葉皮層活動會受到抑制,這意味著在公共場合的責罵不僅無法達到教育效果,反而會阻礙孩子從錯誤中學習的能力。
教育的智慧在于將"規過"轉化為成長的契機。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通過詰問法引導學生發現真理,這種啟發式教育至今仍被奉為圭臬。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的理念,主張讓孩子在自然的生活情境中學習。具體而言,當孩子出現行為問題時,可采用"三步引導法":首先,以平靜的態度將孩子帶到私密空間;其次,用描述性語言指出問題行為,如"我看到你把玩具扔到了地上";最后,引導孩子思考解決方案。這種方法既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又培養了其解決問題的能力。研究表明,采用這種教育方式的孩子,其情緒調節能力和社交技能明顯優于經常被當眾批評的同齡人。
正向激勵的魔力遠超負面懲罰。清代教育家顏元在《存學編》中記載:"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現代積極心理學研究證實了這一觀點:當人們感受到被認可時,大腦會釋放多巴胺,這種神經遞質不僅能帶來愉悅感,還能增強學習動機。以色列教育實踐中的"優點記錄簿"方法值得借鑒——家長每天記錄孩子的三個優點,并在晚餐時與全家分享。一位實踐此方法的母親感慨:"當我開始關注女兒做得好的事情時,不僅她的行為改善了,我們的關系也變得更加親密。"數據表明,長期接受正向激勵的孩子,其自我效能感和抗挫折能力顯著提高。
站在人類文明的長河邊回望,從孔子的"因材施教"到裴斯泰洛齊的"教育愛",從蒙臺梭利的"有準備的環境"到杜威的"從做中學",教育思想的演變始終圍繞著一個核心:尊重學習者的主體性。法國作家雨果曾說:"多建一所學校,就少建一座監獄。"而我們要說:"多一份教育的理解,就少一顆受傷的心靈。"
當夕陽西下,看著孩子們在公園里嬉戲的身影,我們不禁思考:今日我們給予孩子的,是束縛其翅膀的鎖鏈,還是助其翱翔的和風?教育的最高境界,或許就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既指明方向,又保全尊嚴;既糾正錯誤,又呵護心靈。在這條沒有終點的教育之路上,愿每位父母都能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明燈,而非陰影。
歡迎訪問北京智慧子月科技有限公司
熱點內容
Hot content
視頻推薦
VIDEOS